NEWS

移民不易 那些為父母作翻譯的孩子

佳偉(音譯)是一名13歲的中國女孩。她坐在汽車的後座上,握著筆記本,為不會講英語的爸爸做翻譯。而佳佳的爸爸此時此刻正在參加路考。
 
由於佳佳給爸爸翻譯時總是重覆爸爸一詞,就連教練都學會了。而教練自作聰明的認為爸爸(baba)是“前行”(向前移動)的意思,弄得佳偉和爸爸一時摸不著頭腦,哭笑不得。
 
由於佳佳的幫助,爸爸不但在英語不通的情況下,學會了開車,還順利通過了路考,拿到駕照。同時,這也讓年幼的佳偉有一種成就感。
 
佳偉在家人從中國移民到英國後不久就擔當起起了家庭小翻譯,成為英語不好的爸爸與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紐帶。
 
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中國,波蘭,意大利,厄瓜多爾,秘魯等等。這些為父母翻譯的孩子最小的只有7歲,他們涉及的翻譯內容從日常對話,購物,到看醫生,租房以及銀行業務等等。
 
倫敦大學學院心理系講師卡拉夫特(Sarah Crafter)表示,成年人的態度對那些給父母做翻譯的孩子情感有很大影響。
 
17歲的奧利維亞來自波蘭,從2008年起,她就一直給媽媽“當翻譯”。她經常聽到一些仇外的言論。有時,有人會說:“你們是在英國,應該講英語。 」
 
奧利維亞表示,人們應該多一點理解。她說,她媽媽也非常努力地學習英語,但還是說不好。
 
有一次,她們母女二人在公共汽車上講波蘭語,有人用不恭的語言評論她們。奧利維亞非常為難,不知道是否要把這翻譯給自己的母親聽?還是應該不告訴媽媽,免得媽媽受傷害。
 
16歲的埃斯梅拉達來自秘魯,有一次她陪媽媽去看病,媽媽在做了一個小手術後,發現了一個囊腫。
 
這可難壞了埃斯梅拉達,因為她不知道這個詞英語該怎麼說。但她又要承擔醫生和媽媽之間的交流,所以十分為難。
 
她承認自己有時真的不想陪媽媽去看病,因為媽媽的病情很複雜,翻譯起來很難挺大。
 
其實,在英國,移民在看病就醫方面可以免費享受專業翻譯人員的服務,但很多家庭並不知道政府提供這項服務。當然,有些人寧願自己的家人來幫忙,特別是遇到緊急情況時。
 
跟埃斯梅拉達一樣,17歲的萊絲麗有時也要在媽媽就醫時做翻譯。雖然英國的政策規定,這一工作應該由18歲以上的成年人來擔任,但孩子人數為家人翻譯,醫生和護士也無可奈何。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卡拉夫特和伊克·巴勒博士(Dr Humera Iqbal)表示,在他們所接觸的小翻譯中,有些人不只是在兩種語言之間做翻譯,甚至說3種或以上語言,並隨時切換。
 
17歲的法蒂瑪有很多跟她背景相似的朋友,他們原本來自南亞,但住在意大利,在十幾歲時又隨家人搬到了英國。因此,在家裡他們可能講孟加拉語,僧伽羅語或烏爾都語。跟朋友在一起時,又講些和英語。有時,乾脆多種語言一起講,其中語言方便用其中。
 
法蒂瑪的朋友拉沙尼一開始很不情願給給她媽媽當翻譯,她覺得這很不公平。但逐漸的,她又開始喜歡幫助家人了,因為這會讓她覺得自己很重要,好像自己是一家之主一樣,能通過語言影響父母的決定。
 
再回到前面的中國女孩佳偉。如今,她已經長大成人,並且自己也正在學開車。
 
她爸爸的英語經歷多年的努力也大有長進,不再需要別人的翻譯了。但佳偉始終記得,當她把考官的話“你通過了”翻譯給父親時,兩人的那種喜悅。
 
佳偉期待著當她通過路考,拿到駕照跟父親分享好消息的那一天的到來。
 
“有時生活就是這樣,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起點,”佳偉說。
 
或許是受童年時經歷的啟發,佳偉在完成了自己的醫學博士後,和自己的伴侶一道成立了一個初創公司。他們的公司開發了一種技術,把複雜的醫學文件和資料從英文翻譯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