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各國政府喜歡創業簽證,但你的客戶不一定喜歡

最近幾週,投資移民行業一直在激烈地討論創業簽證和企業家簽證。
 
Jean-Francois Harvey表示,他的公司正在“逐步退出黃金簽證”,轉攻創業簽證,因為在他看來,創業簽證會給他的公司以及移民國帶來更多價值,而這正是各國政府的目的。
 
Paul Girodo在最近一份文章中表示,歐洲創業簽證取代黃金簽證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明年這個時候,按照主流媒體的說法,歐盟的各個黃金簽證項目將迎來重大變化,也就是差不多等同於結束了。”
 
但是創業簽證不是什麼新生事物,事實上,這個趨勢從2012年就已經迅速蔓延了。在智利於2010年退出創業簽證以來,全球範圍內出現了20多個類似項目,這樣一個簽證概念似乎會出現在每一個發達經濟體中。
 
鑑於行業內很多人都不熟悉這些項目,所以我簡要地介紹一下;它們並不是你們的客戶想要的簽證。原因就是它們是西方政府的所愛。創業簽證真的會取代投資者簽證嗎?讓我們來扒一扒。
 
驅使各個政府開放這些項目的原因是什麼?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利率保持在低位。它們的希望是外來的資金可以幫助它們恢復經濟。很大程度上確實是這樣,但是維持增長是一場持久戰。大部分經濟體都是停滯或者接近停滯,GDP增長都在1個或者2個點,低於健康的增長率。
 
想要更強的經濟增長,這些國家紛紛利用越來越有新意的方法來吸引刺激經濟增長的人群。具有快速增長潛力的公司------主要在科技行業------成為首要目標。每個國家都夢想吸引下一個Google或者Facebook。高薪職位,低排放,增長迅速;你們有什麼不同意見嗎?很多歐洲和北美的司法轄區都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才推出創業簽證。但問題是有用嗎?
 
創業簽證到底火不火?
 
很少有政府會發布它們創業簽證的精確統計數據,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發布了統計數據的項目中管窺一斑;這不是一個很火的移民路徑。目前正在運作的22個創業簽證項目2018年大概批准了1,500份申請,僅僅加拿大就批了240份。
 
這些數據沒啥可激動的。一些項目要面臨該國內部企業家簽證的競爭。目前得到的統計數據很難了解到申請人來源國,籌集到的投資額,成功率,或者經濟影響。這樣的移民路徑到底靠不靠譜,我們仍舊不知道。
 
創業簽證是行業的未來嗎? 
 
簡單點回答'不是'。說得明白點則是,由於訂製化的流程,多步驟的審理,多年的等待,這些項目可能只會適合提供全面服務的律所,比如Harvey的律所,但是這些項目對你們這些普普通通的投資居留和投資入籍諮詢公司來說則沒啥意義。至少這些項目目前看起來不是這樣的。
 
你可以問問大型的投資移民公司,幾乎沒有一家會對企業家簽證的繁瑣流程感興趣,因為這個過程不好把控。大部分投資移民公司想做的則是花時間幫助客戶找到一個容易的,簡單的,可複制的流程,一年可以有數百份申請。他們最不願意做的事情則是去評估一個創業公司項目,掂量它的可行性,它們可沒有這方面專業的知識。
 
最重要的是,創業公司往往很差錢。它們不可能為專業服務支付得起數万元錢。現實情況則是,目前形式的大部分創業簽證對投資移民公司沒有吸引力。申請量(申請需求)很低,每一位客戶都意味著低利潤而又復雜的工作。
 
混搭模式可能靠譜
 
創業簽證問題的癥結其實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利益衝突:
 
政客們想要的是創新性的,高增長的創業企業來刺激他們的經濟,不想要外國人購買然後空置的公寓,這會推高他們選民的房價。與此同時,國際上的高資產淨值人士想要的是可以拿到居留身份的簡單的,被動的投資,不是什麼莫名其妙的實際居住要求或者深入企業管理。
 
有沒有一種各國政府和投資者都感到滿意的路徑?
 
有的。
 
我們所需要做的是把外國資本和本地創業企業配對。高資產淨值人士被動地投資一種資產類別,然後獲得居留許可;本地經濟通過將別人的資金自由注入到初創企業中來獲得增長。
 
下面就是執行這種模式的一些例子:
 
美國EB-5從外國投資者那裡吸引資金,後者接受資金將處於風險之中。
 
澳大利亞將申請人的風險投資放在一個多層次的投資組合中,包括低風險,中度風險,以及高風險的資產類別。
 
法國,新西蘭,還有荷蘭都是推出了這種模式的國家。
 
找到資金比找到只有創業想法的初創者要容易得多。向一個客戶解釋申請流程和投資要求要比評估一個科技企業的商業模式容易得多。
 
我們從EB-5那裡學到的是,將投資移民的資金和本土創業項目配對是可行的。但是創業項目比大部分EB-5區域中心項目要冒險得多。
 
在目前的形式下,創業簽證根本沒有效率。它們吸引的申請人很少,據我所知,還沒有什麼大人物。
 
澳大利亞重大投資者簽證和美國EB-5證明,投資者為了拿到居留許可願意拿一大筆錢冒險。類似的是,加拿大的5年期零利率投資項目也證明投資移民申請者願意放棄本應該拿到的利息,只要他們的孩子可以上麥吉爾大學。
 
只要設計合理,執行得當,這些項目模式就可以很好的利用投資移民的資金。大部分不受待見的副作用(推高房價)都可以輕易地規避掉。
 
不幸的是,歐洲議會投票支持逐步退出投資居留項目,此舉無異於倒洗澡水的時候把孩子也倒掉了。遺憾的是,想像力和願景的缺乏在這個領域司空見慣。多年來,我不幸目睹政府浪費了移民投資項目尚未開發的潛力以及它們本應該帶來的難以置信的經濟影響。尤其是在歐洲,那裡的仇富情緒一直都很濃。
 
未來的經濟就是不斷的優化資金,人才,和創意的流動。在未來,投資者和創新者手攜手並進。他們不一定非得是同一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