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沒有移民,就沒有輝達」──H-1B 改革後,黃仁勳以一封致員工信重寫「美國夢」

當美國宣布調漲 H-1B 簽證費、移民人才前景再陷不確定時,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寫下了一封給員工的信。他不只承諾公司將全額負擔簽證費,更以自身故事提醒同樣在異鄉打拚的移民:「沒有你們,就沒有輝達。」
 
「身為 NVIDIA 眾多移民員工之一,我深刻體會到,我們在美國所獲得的機會,深深地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而 NVIDIA 的奇蹟,是由你們每一位及全球各地的卓越同事所共同建立。若沒有移民,這一切都不可能實現。」
 
在美國矽谷聖塔克拉拉的 NVIDIA(輝達)總部,這裡的氛圍,與華府美國國務院及紐約證交所內的「美國感覺」完全不一樣。NVIDIA 毫無疑問地是個肉眼可見「移民比例」高非常非常多的地方──是個由第一代、第二代、乃至各個背景的移民所組成的職場,而他們對美國的貢獻,絕不遜於那些傳統權力與金融中心。某種意義上,人類未來的一部分希望,掌握在這些頂尖移民的手中。
 
黃仁勳寫給移民員工的一封信
 
媒體報導,身為 NVIDIA 眾多移民員工之一的創辦人兼 CEO 黃仁勳,在美國推出每人 10 萬美元的 H-1B 新政策最風聲鶴唳之時,親自寫給員工一封信。他表示,NVIDIA 會全額負擔員工 H-1B 簽證的相關費用,並以自身名聲保證,確保旗下移民員工不受簽證改革波及。
 
延伸閱讀:H1-B 簽證費增收 10 萬美元!川普新設「留美」高門檻,外籍人才美國夢面臨哪些挑戰?
 
如果你和我一樣,親身走過移民之路,就會明白這封信的份量。對第一代移民而言,簽證與綠卡的成敗綁在自己身上,黃仁勳的字句雖然簡短,卻非常感人。
 
媒體回顧黃仁勳的成長之路:他曾在餐廳當洗碗工,在異鄉靠努力闖出路。我自己也曾聽過親戚長輩的親身經歷──40 年前的台大碩士來到美國,一樣要在餐廳打工混口飯吃,即使是 10 年前的留學生如我,也要在校內努力找機會打工。就算不想承認,多數新移民都曾處於相對弱勢,要先解決經濟問題,接下來才能談身分,但等一步一步站穩腳跟,已經是好幾年後的事。
 
黃仁勳所說的,也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美國夢的核心是「機會」。無論來自何方,都能憑藉努力、才華與決心,實現自己。
 
NVIDIA:移民與企業的「共生奇蹟」
 
移民老闆成為全球移民的典範,太有說服力。大家喜歡談 NVIDIA 的股票、晶片及它創造的數字與產值,但在人性這一層面,NVIDIA 透過一些細微的政策,展現了黃仁勳對移民員工的用心照顧。
 
在矽谷,各家公司有名的政策都時有耳聞,比如說亞馬遜的 PIP(績效改善計畫)政策──績效低於期望的最後 5% 員工會得到一個警告通知,並進入「留校察看」階段。然而大家也知道,NVIDIA 處理方式則不同。
 
延伸閱讀:揭開亞馬遜「救生艇演練」內幕:他們如何將員工排序,決定誰先被「丟下船」?
 
正常情況來說,雖然工作非常忙碌,但 NVIDIA 並不會無預警解僱員工,因此偶爾會聽到有員工在公司工作 10-20 年以上,這些並非特例。
 
這種非必要不裁員的態度,很像是黃仁勳變相在保護移民。對於正在辦簽證或綠卡的員工來說,一旦被公司解僱就會面臨非常大的壓力──領有 H-1B 的員工若 60 天期限內找不到工作,就得離開美國;申辦綠卡中的員工,在拿到最後一關 I-485 調整身分申請流程前被裁員,前面的努力等同全部付諸流水。幾年前,Facebook(現為 Meta)就有中國籍員工因為將被裁員,而想不開輕生,據聞背後的壓力來源也與身分問題息息相關。
 
關於 NVIDIA,我聽到的是,員工在入職第一天就可以申請綠卡。這種包容態度,確實吸引了源源不絕的科技移民人才加入。相較之下,多年來我也聽到不少移民老闆壓榨新移民,有些員工拿最低工資換取身分,有些手拿簽證卻被迫一人做兩份工。我自己甚至都曾經以為,因為我是移民,薪水比同事低似乎理所當然。更不用說很多人在等待身分的期間,不敢放假、不敢出國,也不敢真正做自己。
 
與此不同的是,同樣移民出身的黃仁勳,可能是基於「了解」所以選擇保護移民,而移民員工們也甘心為 NVIDIA 付出,如同黃仁勳在信裡說的──NVIDIA 的奇蹟,與移民相互成就。我相信這即是他的人生體悟,也部分造就了 NVIDIA 的輝煌。
 
從美國夢實踐回望台灣
 
2017 年,我出差途中採訪的 Uncle Leo,是大名鼎鼎的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的主管。
 
回顧訪談:從越戰難民到百萬富翁:一個美國夢奮鬥成真的感人故事,今後還會繼續上演嗎?
 
在這波 AI 浪潮裡,半導體行業多年來匯聚來自全球的移民,他們不僅懷抱美國夢,也隨著時代成就人生。Uncle Leo 沒有名校學歷,成年後逃到美國,曾是美國社會網絡底層的越戰難民,靠著各界援助存活了下來。30 年後,他變成 ASML 的主管,證明了美國沒有什麼不可能。
 
然而,同一天讓我非常難過的是,一名台灣大學生因為家境貧困、湊不出一萬八千元學費而悲憤輕生。
 
這令我思索,在台灣社會,似乎愈來愈看不到「英雄不怕出身低」的故事,彷彿出身低微的人就連成為「普通人」都成奢望。當年的社會,三級貧戶能成為台灣總統,但如今在貧富差距擴大之下,這類「奇蹟」已愈來愈難再現。在這個看似美好的時代,弱勢年輕人彷彿等不到人生翻轉的那一天。
 
或許,像 NVIDIA 的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改變往往來自制度與文化的包容,及對每個人的信任。Uncle Leo 在當年被美國各界的善意接住,成就了他的「美國夢」,但在今天的台灣,許多年輕人卻仍缺乏這樣的機會與支撐。
 
唯有當機會不再被出身限制,社會才能看見更多翻轉的可能。對台灣社會而言,這或許才是更值得思考的方向──我們該如何創造環境,讓更多弱勢青年也能有翻轉人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