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入境新系統10月12日上路 台灣遊客赴歐須知一次看
歐盟執行委員會經過多次延後,7月時確認新式電子註冊系統「歐盟入出境系統」(EES)將於10月12日開始逐步實施,開放給持有申根簽證的旅客使用,並於6個月內分階段推行。另外,「歐洲旅行資訊與授權系統」(ETIAS)將提前取得免簽證入境旅客的相關資訊,預計2026年底正式實施。這兩項措施的適用對象,均包含赴歐旅行的台灣遊客。
EES是一套數位系統,用於追蹤非歐盟公民進出申根區的時間與地點,目標在於加強安全管控。申根區29個成員國的邊境口岸預計最遲於2026年4月10日前全面啟用,最終將取代現行由邊防官逐一檢查並在護照上蓋章的方式,使旅行流程更為順暢。
根據外交部領事事務局說明,EES將以數位化方式記錄非歐盟/愛爾蘭、列茲敦士登、挪威及瑞士且未持有歐盟及上述國家長期居留文件的第三國旅客(含我國)入出境歐盟區的相關資訊。
首次使用新系統時,大多數非歐盟國家公民需按照自助服務機台指示操作,包括護照掃描、指紋採集及拍照,螢幕將出現4個與旅行相關的問題,例如確認住宿地點及資金是否充足;12歲以下兒童無需提供指紋,現場亦會有工作人員協助。
EES登記有效期為三年,在此期間每次出行都會核驗資料。歐盟亦開發一款手機App,方便乘客在抵達邊境前完成部分流程,但在EES首次推出時不會廣泛使用。
外界擔憂,每位旅客完成登記程序可能額外耗時數分鐘,在多佛港等空間有限的地點恐造成排隊。不過,英法海底隧道的負責人表示,EES將以漸進方式導入,而非一次性全面實施,以降低營運中斷風險。過渡初期,若出現排隊過長情況,當局可暫時停用EES,改回人工蓋章。
ETIAS全名為「歐洲旅行資訊與授權系統」,是基於EES建立的新型免簽制度,適用於無需簽證即可入境歐盟的非歐盟公民,包含台灣。旅客需於出發前線上申請,每次申請費用為20歐元(約新台幣725元),效期三年。18歲以下及70歲以上人士同樣必須申請,但免收費用;至於正式啟用日期則尚未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