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移民申請拒簽率上升 專家解析原因
聯邦最新數據顯示,自2023年以來,加拿大幾乎所有永久居民和臨時居民類別的移民申請拒簽率均出現上升。
據《多倫多星報》報導,在部分類別中,如留學許可和畢業後工作許可拒簽率飆升,主要原因是資格標準和政策的變化。但批評人士指出,移民部門為了儘快清理積壓申請,從而草率做出決定也導致拒簽率上升。
渥太華已削減2025、2026和2027年的永久居民和臨時居民年度接收人數,並在移民部裁減了3,300個職位。然而,申請來加人數並未減少。
截至6月30日,系統中有218萬9,500份正在處理的申請,高於3月的197萬6,700份,其中84萬2,800份等待時間已超過移民部自身的服務標準。
溫哥華移民律師凱爾·海因德曼(Kyle Hyndman)在談到移民削減時表示:「他們設定了非常激進的目標,以減少永久移民和臨時移民。如果不採取一些相當激進的措施,我認為他們短期內無法實現這些目標。」
批評人士稱,他們看到越來越多原本條件良好的申請被拒,拒簽信裡使用千篇一律的模板措辭,導致同一批申請人反覆重新遞交申請、提出上訴、甚至訴諸法院。這讓公眾對移民體系的信任下降。
克羅地亞人尼古拉·馬里西奇(Nikola Maricic)今年兩次被拒加拿大訪問簽證。他原計劃赴溫哥華參加氣功健康師大會,而且他以前曾訪問過多倫多。他說:「我現在害怕再次申請加拿大訪問簽證,我對加拿大簽證程序已經失去信心。」
根據移民部數據,2025年前5個月,四大永久居民類別的拒簽率都有所上升:
● 經濟類別:6.7%,高於2023年的5%和去年的5.6%;
● 家庭類別(包括父母/祖父母和配偶):12.6%,高於2023年的7.2%和去年的8.4%;
● 人道主義和同情類別:40.4%,高於2023年的29.5%和去年的23.6%;
● 受保護身分的難民及其家人:16.5%,高於2023年的12.9%和去年的11.8%。
專家稱,經濟類永久居民的拒簽率最低,因為官員可通過調整評分標準來控制申請人數,避免積壓。
家庭團聚類拒簽率上升,可能是因為一些移民在其它途徑用盡後,選擇與加拿大人結婚作為獲取永久居民身分的途徑。
多倫多移民律師馬里奧·貝利西莫(Mario Bellissimo)表示,目前人道與同情類的拒簽率為40%,相比疫情前的57%已算低。這是因為疫情期間,渥太華對那些不符合其它移民類別條件的人更慷慨地給予永久居民身分。他預計這一拒簽率將繼續上升,因為留學生和臨時工簽持有者的永久居民名額減少,令他們只能把人道申請作為最後的希望。
不過,過去兩年拒簽率漲幅最大的是臨時居民類別,拒簽率分別是:
● 學習許可:從40.5%上升到65.4%;
● 訪問簽證:從39%上升到50%;
● 畢業後工作許可:從12.8%上升到24.6%;
● 工作許可續簽:從6.5%上升到10.8%;
● 留學生/工簽持有者配偶的工作許可:從25.2%上升至52.3%。
● 學習許可續簽與普通工作許可拒簽率保持穩定。
貝利西莫指出:「導致拒簽的因素很多,而且從歷史上看,積壓越長,拒簽率越高。」
華裔公民配偶擔保遭拒
加拿大公民弗蘭克·沈(Frank Shen)曾多年在中國擔任項目經理,2022年回加定居,去年配偶擔保申請遭拒。移民官不相信他居住在加拿大,儘管他提供了護照、萬錦家中租約、汽車租賃合同及水電帳單。
51歲的沈在移民上訴庭自我辯護,今年5月案件和解並重新開檔處理。他說:「這件事對我和妻子造成了情感上的折磨,一切本可以通過基本的細緻和專業避免。我們需要公平、準確的評估,因為這些決定關乎人的生活。」
多倫多律師德洛格斯(Chantal Desloges)認為,移民申請處理引入高級分析和自動化系統,反而助長了拒簽率上升,因為官員在時間壓力下可能過度依賴人工智能標出的警示(red flags)來做決定。
她的客戶、居住在哈利法克斯的約娜(Victoria Joumaa)是黎巴嫩三名堂兄妹的法定監護人,這三名兒童兩次被拒訪加簽證。拒簽信完全忽略了律師提出的人道理由。最近他們在聯邦法院和解,案件發回重審。
德洛格斯表示:「移民部一直說他們沒有使用自動化作最終決定,只是整理信息供官員快速瀏覽。但問題在於,做決定的人根本沒有認真看案卷。」
移民部回應稱,人工智能不會作出最終決定,其工具不會拒簽或建議拒簽申請。該部門在電郵中寫道:「雖然將整體移民指標恢復到可持續水平是首要任務,但移民部不會為了達到目標而故意拒簽。所有申請均由官員基於申請人提交的具體事實逐案審理。」
隨著拒簽率飆升,專家認為移民官必須在拒簽信中提供更詳細、清晰的理由——渥太華似乎已在近期採取措施,在拒簽信中附上官員批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