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英經濟恐「休眠10年」 靠移民打救 GDP按季縮0.2% 近乎居G7末席

英國財相侯俊偉(Jeremy Hunt)在本月公布的秋季預算案,引入價值550億鎊(約5202億港元)的「增稅收、減開支」措施,應對英國高通脹,維護政府財政穩定,逆轉「卓慧思經濟學」(Trussonomics)提出的無資金支撐減稅措施,以重振市場信心。代表19萬英國企業的英國工業聯合會(CBI)總幹事丹克爾(Tony Danker)稱,新的預算案或能使英國避免陷入更嚴重的衰退,但若勞動力短缺,以及與歐盟的貿易爭端等未能解決,英國經濟仍可能陷入「休眠的10年」(dormant economic decade)。他呼籲政界在移民問題採取「務實」態度,以緩解勞動力短缺,促進經濟增長。
 
丹克爾指出,很多英國人可能反對移民,但輸入勞動力卻是近期唯一推動潛在增長的因素。儘管英國政府的秋季預算案包含了一些扶助措施,但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預計,英國GDP每年增長1.7%的長遠趨勢不變。
 
工業聯合會促紓緩勞動力短缺
 
OBR預期,投資和生產率較低,遏抑了增長趨勢,目前僅靠移民帶來的勞動力,使增長趨勢不致惡化。英國經濟表現目前在七國集團(G7)幾乎敬陪末座(見圖)。該國第三季GDP按季萎縮0.2%。相比下,歐元區同期GDP增長率為0.2%,其中法國和德國的GDP分別增長0.2%和0.3%。美國同期的GDP增長率更達0.6%。
 
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英國經濟學家Samuel Tombs預計,英國將會是最先陷入衰退、最後走出衰退的國家。OBR認為,英國目前已處於經濟衰退,預計英國在2024年恢復增長前,GDP規模將較疫情爆發前低2%。英國經濟疲軟,部分歸咎於全球因素,例如烏克蘭戰爭及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瓶頸,令能源及食品價格飈升。不過更重要的是,英國「脫歐」後,中小企業與歐洲貿易的難度增加,且難以從歐盟招聘足夠的工人,令英國勞動力供應面臨挑戰。
 
英國工業聯合會上月調查顯示,接近四分之三的英國企業,在過去一年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困擾。近半受訪企業希望政府為「明顯短缺」的職位,發放臨時工作簽證。
 
淨移民一年達50萬人
 
英國第三季失業率為3.6%,在接近半世紀低位徘徊,反映人力供應緊張。英國國家統計局(ONS)估計,在截至去年6月的一年內,英國淨移民(入境的移民總數減去出境的移民總數)約為23.9萬人,較對上一年的26萬人有所下降。
 
不過上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淨移民人數止跌回升,可望緩解人力不足的問題。在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內,英國淨移民增至50.4萬人,當中透過新的香港BNO簽證計劃,以及為烏克蘭及阿富汗人提供的特別簽證,合共引入13.8萬移民。
 
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近期表示,希望從世界各地吸引人才,但強調打擊非法移民仍是當前急務。英國財相侯俊偉表示,移民在未來幾年對英國經濟很重要,但政府仍希望減少移民人數,提升本地工人的技能,減少對外國工人的依賴。
 
內政部的入境事務國務大臣鄭偉祺(Robert Jenrick)則強調,如果企業需要「較低技能」的勞工,應優先聘用本地工人,「我們希望減少淨移民」。
 
英政府已為一些人手短缺的行業,引入技術工人簽證計劃,並設有季節性工人簽證計劃,涵蓋水果採摘、醫療護理等職位。丹克爾指出,在新冠疫情緩和後,仍有大量人力尚未重返勞動力市場,令英國沒有足夠工人填補現有空缺,並存在職位所需技能,與工人資歷不相配的問題,惟很多工種不能單靠提升機械自動化來解決。
 
政府:低技能勞工優先聘本地人
 
丹克爾敦促政府承認存在「巨大」的勞動力缺口,並在缺乏技術人才的領域,推動「經濟移民」(economic migration),向海外工人批出更多有限期的簽證。原本主張英國「脫歐」的英國服裝零售巨頭Next行政總裁沃爾夫森(Simon Wolfson)表示,在移民問題方面,「這絕對不是我想要的脫歐方式」,敦促政府讓更多外勞進入英國。政府強調,將為企業及海外人才創建具吸引力的簽證制度,採取更多措施,讓英國人相信海外招才的機制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