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台籍教授二度罹癌 大陸移民捐髓救命

本月14日,台灣移民的大學教授陳家敏(Christine Chen)終於見到了賦予她第二次生命的人,32歲的中國大陸移民秦浩玉(Andrew Qin)。兩人相互擁抱,陳家敏留下了激動的眼淚。她曾兩次罹患癌症,是秦浩玉將自己的骨髓捐給她,拯救了她的生命,也拯救了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家庭。
 
影音來源:世說新聞製作小組
 
台灣移民陳家敏,目前在新墨西哥州的聖約翰大學擔任哲學教授。2018年1月11日,陳家敏的女兒Mika出生,同時醫師在陳家敏的腹部發現一個西瓜大小的腫瘤。經過檢測,確認是一個罕見的硬纖維瘤,而且長在大動脈附近,治療非常困難。陳家敏回憶,丈夫在女兒Mika出生僅幾小時,就開始查詢硬纖維瘤的存活機率;而在生下女兒僅僅12小時後,陳家敏就住進癌症中心開始治療。
 
六輪化療 為孩子堅強
 
經過六輪化療,以及一次非嚴重病情不採用的實驗性治療,陳家敏的腫瘤被縮小到醃黃瓜般大小。就在她以為距離戰勝病魔不遠之時,2020年1月,也就是在確診硬纖維瘤約兩年以後,她又因此前較大劑量的化療,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彼時的陳家敏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分別是4歲的兒子kai與2歲的女兒Mika,抱著不能讓孩子失去母親的信念,她決心堅強面對。
 
在治療白血病的過程中,陳家敏先是嘗試與兄弟姊妹匹配骨髓,但沒有成功。在等待匹配骨髓的捐贈者期間,她被擔憂與緊張的心情所困擾,特別是聽到來自印度的年約30歲的病友,因為找不到匹配者而身亡,更是加重了她的擔憂。
 
陳家敏說,很多人覺得兄弟姊妹會是骨髓捐贈的最佳人選,其實,即使是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也只有四分之一的概率匹配成功。
 
恐慌時 拉小提琴舒壓
 
不過幸運的是,陳家敏在三周後等來了好消息,醫院通知她成功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匹配者。
 
陳家敏回憶起治療的那段時間,雖然她很焦慮,但也必須為了兩個年幼的孩子打起精神。而自己從小由父母培養的濃厚的音樂興趣,也在這段期間幫上大忙。每當恐慌時,陳家敏就拉起小提琴舒壓心情。她也鼓勵病友們,可以在治療期間重拾興趣,以興趣排解恐懼與鬱悶。
 
在接受了骨髓捐贈後,陳家敏的身體逐漸康復。她說自己每天都會去徒步,並恢復了專業小提琴演奏,還擔任孩子的足球隊教練。她在治療期間兼職授課,現在已幾乎恢復全職教學。
 
軟件工程師 登記捐髓
 
陳家敏可以說是迎來了第二次生命,而她的救星是現年32歲來自大陸的秦浩玉。
 
秦浩玉四歲隨父母從中國武漢移民美國,現居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是一名軟件工程師。秦浩玉介紹說,幾年前,骨髓捐贈組織Be The Match到他的公司展開募捐活動,在了解到骨髓或幹細胞捐贈可以拯救生命後,他決定加入登記冊,他說,當時並沒有多想什麼,隨後的幾年幾乎忘了這件事。沒想到,2020年初他接到了一通電話,得知他的骨髓與某位白血病人相匹配。
 
秦浩玉當時只知道對方是位40來歲的女性,患有白血病。他說,「如果我不救她,她就活不成了。」一想到此,他毅然決定進行捐獻。
 
救助人母 自己也落淚
 
秦浩玉後來才知道,對方還是有丈夫的妻子和兩個孩子的母親,忍不住要落淚。他說,從沒想過自己會以這種方式救一個人。
 
捐贈骨髓在2020年5月,恰逢美國新冠疫情的高峰,秦浩玉不懼疫情,自己驅車三小時至西雅圖進行捐贈。
 
對於捐獻骨髓的過程,秦浩玉表示,只是有點「不舒服」。捐獻骨髓對捐贈者不會有任何副作用或傷害。
 
他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決定捐贈骨髓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病人是亞裔美國人。目前加入捐贈行列的亞裔美國人較少,據統計,在所有潛在的亞太裔捐贈者中,只有9%在Be The Match登記註冊。因此對病患來說,找到匹配者的機率非常低,倘若他不出手相救,這名病患很可能失去生命。
 
目前全美範圍內,還有很多不幸罹患白血病的人們,他們急切等待骨髓配型與捐贈,而亞太裔註冊骨髓配對的民眾少之又少。如有意願,民眾可至City of Hope骨髓移植捐贈項目網站進行查詢:https://bethematc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