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香港新移民與公屋政策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佈的數字,目前香港人口總數大約為729萬人,而從1997年到2021年底,在中國使用單程證到香港的人口大約112萬人,即代表從香港回歸到現在25年間,已經輸入了超過百萬中國人到香港。由於現在香港本地人生育率愈來愈低,又加上港人移民海外的風潮,過去兩年香港流失了約24萬人口,導致新移民在香港已經不再是少數,在街上、學校、職場等隨處可見。移居香港的人士絕大部分來自中國,而他們的存在又漸漸為香港帶來了什麼不一樣的改變?

首先最明顯和能感受到的就是街上聽到說普通話的人變多了,和幾年前相比,大家可能都是在一些旺區或遊客區會聽到比較多的普通語,但是近5至10年的確有更多新移民來港。筆者2017年中學畢業,回想起在高中2、3年級時,每逢休息和放學時,已經會不經意聽到有初中的同學是說普通語。直至畢業後2年,筆者再回到母校工作,聽到普通語的頻率相比畢業前更高了。

而在與學生們相處的時候,筆者也發現很多香港學生會為了遷就新移民學生而說普通語,或教導他們如何說粵語,再加上現在「抖音」和「小紅書」這些應用程式在中小學這個年齡層十分受歡迎,而裡面的內容都是圍繞著中國的文化和用詞,久而久之便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香港的中小學生們,導致他們在說話時摻雜了許多在中國大陸才使用的術語和字眼。

附了語言使用之外,另一個令香港人十分不解的問題,便是政府對於新移民的「公屋政策」。眾所周知,香港的房屋一向都是供不應求,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香港人18歲第一事不是慶祝生日,而是申請公屋」。目前申請2至4人的公屋單位,最快也要等候大約7年;但因為香港對於新移民的公屋政策關係,他們最快在2年間便得以取得公屋,這讓香港本地人十分不滿。根據統計處普查中發現,1996年移居香港20年內的新移民,公屋住戶百分比為26.1%,大約12.9萬戶;到2011年比例增加至39.1%,住宅數目增至20.3萬戶,15年間就增加了7萬戶。

然而,另一個研究卻顯示,2011新移民的收入是2萬至4萬屬於中等收入,居住公屋的數目有13.34萬人(佔21% );私樓數目則有36.6萬人(佔57% )。五年後中等收入居住公屋數字急增70%至22.63萬(佔31%),私樓數字卻減至36.1萬,佔不足五成。表示中產公屋用戶越住越多、中產私樓戶卻原地踏步。

以上種種都只是新移民為香港帶來的問題,很多都只是冰山一角。筆者其實並不反對引入包括中國或其他不同種族的人士來港,但希望政府在制訂某些政策時應該同時考慮本地人的福祉,並基於公平的原則來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