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移民決策者應當從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項目重啟中汲取的三大教訓

投資移民行業時不時都有重大的失敗。馬來西亞第二家園最近的重啟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失敗給我們提供了教訓、經驗、還有謹防以後犯同樣的錯誤。
 
幾天前,我不會去深究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重啟的方方面面,因為《投資移民知情者》已經談得很全面了。但是,我要把我對馬來西亞第二家園的觀察意見以及項目本身的教訓呈現給大家,尤其是政府官員。
 
在我們開始以前,讓我們現實點;馬來西亞第二家園只是一個10年期的旅遊簽證。
 
雖然它確實為參與者提供了一種中期的穩定感,但它缺乏獲得永久居留權、公民身份或任何形式認可的途徑,僅僅只是一個長期(不是終生)簽證。
 
馬來西亞的決策者對建立一個真正的投資居留項目似乎一直感到恐懼。儘管馬來西亞在過去幾十年採取了一些措施,變得更加“親商”,但該國的移民管理政策卻臭名昭著。它的鄰國新加坡對全球移民如何振興本國公民的經濟成功的看法更加全球化了。
 
即使有這些系統性的政策問題,馬來西亞第二家園在過去20年吸引了超過5萬名參與者。該計劃取得的成功幫助馬來西亞將自己定位為一個重視國際互聯互通和外國直接投資的國家。這進一步鞏固了馬來西亞在國際移民媒體中的積極地位。
 
然而,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花了幾十年建立的所有積極品牌資產現在已經完全消失了。只用了一個星期。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重啟給關注移民問題的公共政策官員們帶來了三個重要教訓:
 
教訓一
 
政府必須建立和維持長期信任度
 
當政府啟動投資移民項目時,它們必須抱有這樣的想法,即該項目將成為國家社會和經濟狀況向前發展的永久組成部分。這對馬來西亞等新興國家尤為重要。
 
國際社會對居留項目的信任直接影響到大眾對政府穩定性的信任。要是外國投資者在馬來西亞進行和移民無關的投資的時候提到第二家園重啟的窘境,我不會感到驚訝。
 
項目要求的劇烈變化,或者是苛刻的新要求,將導致全球信任的坍塌。世界上其它國家將樂於從心懷不滿的,正在尋找新家園的第二家園參與者那裡接受投資。即便是馬來西亞以後的新政府願意恢復“舊政”,國際社會對項目穩定性的信心已經受到無法修復的損害。
 
教訓二
 
社會媒體的快速反應可以毀掉一個項目的聲譽
 
不計其數的文章和YouTube視頻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對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重啟”進行了密集報導。YouTube其中一個視頻在新政策宣布後的頭72小時內實現了接近4.5萬點擊量。
 
隨著全球流動性(和數字游牧)日益成為主流話題,社交媒體對移民項目變化的報導可以立即實現。這種聲譽損害可能是迅速的、震撼性的、以及毀滅性的。
 
負責投資移民項目的政府官員必須意識到,他們的言論、行動和政策(甚至是政策草案)將在日益增長的全球社交媒體中立即產生反應。
 
教訓三
 
維持項目穩定性需要法律而不是法規政策
 
如果政府想要創造長期投資移民項目的穩定性,它們需要將它們的項目納入國家的法律,而不僅僅是法規政策。憲法比法律更有力量,法律又比法規政策更有力量。如果投資移民項目是由監管當局創造的,那麼一旦下一個政黨掌握了監管權力,該項目就會迅速發生變化。
 
如果國家想擁有一個成功的、倍受信任的長期投資移民項目,它們必須確保它們的項目是嵌入了國家憲法的(最理想的情況下),或者至少納入立法。如果讓一個項目受制於任何上台的政府的突發奇想,那麼這個項目自然容易遭遇快速變化,就像我們從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這個案例中所看到的那樣。
 
便宜都讓鄰國項目佔了
 
亞洲的其它國家肯定會發現馬來西亞退出所帶來的全新的商機。其它國家的房地產開發商、銀行、其它利益方(比如泰國和越南)都肯定在遊說各自的政府抓住馬來西亞第二家園事實上的退出所留下的空檔。
 
這些教訓都是很有益處的,投資移民項目制定公共政策必須小心謹慎。移民項目所在的國家領導人必須確保項目的長期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