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7000多「新冠移民」第一次在台灣過年:在這裡,我感到更加安全

過去一年,疫情席捲全球。來自德國的工程師家庭、在英國念書的法國女孩,在這樣的風暴中來到了台灣。從月到年,他們在台灣找到溫暖的庇護所。儘管前方道路還未明,他們把握在台灣旅行、過年、慶祝結婚紀念日的喜悅。
 
2019年10月,當穆罕默德.厄茲簡(Muhammed Özcan)接受他未來的新雇主熱情款待,在台北101頂樓俯瞰台北街景時,他已經準備好至少在接下來3到5年內,視台灣為他第二個家。
 
厄茲簡說,「我相信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就不會再有。」在此之前,他是德國大型汽車照明公司海拉(Hella)的資深專案經理,正準備跳槽到車用LED燈模組公司、特斯拉尾燈供應商聯嘉光電。
 
當時,他還不知道這可能是他人生迄今做過的最重要決定之一。
 
7000多名外國人移居台灣
 
他是2020年新移居台灣的7000多名外國人一員。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台灣成為這一年經濟仍能正常運轉的極少數地區之一。
 
厄茲簡一家人,差一點就決定留在德國。差不多是他與台灣新雇主敲定細節的同一時間,中國武漢市爆發了第一批新冠肺炎案例。他有些朋友說,這時候搬到東亞風險太高。
 
他仍決定把握機會,在去年一月移居台灣。他的妻子塞夫吉(Sevgi)和兩個兒子:15歲的塞利姆(Selim)和3歲的米特漢(Metehan),於4月來台團圓。
 
「沒人想得到,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會受到疫情如此嚴重的影響,」他說。
 
去年5月,德國發生第一起新冠疫情,儘管一開始還相對在控制下,但歐洲國家情況持續升級。迄今為止,德國已有超過200萬名確診病例。
 
塞夫吉在德國的朋友,一開始對台灣沒有太多信心。對他們來說,台灣只是遠東一個小地方,許多歐洲人常把台灣與泰國搞混。「還有人嘲笑我:『你瘋了嗎?』『妳一定會適應不良的。』」她回想。
 
如今,厄茲簡一家住在竹北一個安靜的社區,附近還有公園。
 
到去年下半年,塞夫吉的朋友們對台灣的看法逐漸改變。「他們都覺得驚訝,因為他們看到新聞說,台灣在控制病毒和保持經濟發展方面做得很好,」她說。
 
在新竹定居幾個月後,她開始把竹北當成第二個家,土耳其裔的他們甚至設法找到出售土耳其食材與香料的商店,並結識了土耳其的朋友。
 
台灣比德國,有更強烈的紀律和團結感
但最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是人們遵守防疫規則的程度,例如到處戴著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人民高度配合,因為他們看到了良好的成果,」她說。
 
儘管仍然存在語言障礙,塞夫吉說她從未跟一個新的地方如此合拍。「不論走到哪裡,我都遇到很多熱心的陌生人願意幫助我!」她笑說,如果孩子在路上跌倒了,馬上會有路人過來問「還好嗎?」
 
台灣與德國不同的另一點,是強烈的紀律和團結感。台灣人嚴格遵守防疫規則,給塞夫吉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機場旅客必須填寫的個人詳細調查表到兩週的隔離,再到在室內佩戴口罩和進行溫度檢查。她說,「在台灣,我感到更加安全。」
 
隨著農曆新年假期即將到來,台灣開始變得更加像厄茲簡一家人的第二個家。很快地,塞夫吉和穆罕默德即將慶祝結婚20週年紀念日,他們計劃前往台南、高雄和日月潭旅行。
 
在台灣的週年紀念,將與其他次非常不同,也必定會讓他們一家人難忘。
 
然而,對於許多原本以為只是放寒假,卻變成必須整整一年待在家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大學生活被迫提早結束了。
 
21歲的法國女孩陳愛蓮(Audrey Berder)從沒料到,2020年3月居然是她大學生活的終點。她在倫敦政經學院(LSE)才念到大二,研究國際關係和政治學。
 
去年3月12日,當英國首相強森在電視上宣布新冠肺炎是「這一世代最嚴重的公衛危機」,以及「許多家庭要有心理準備,將會失去自己的親人,」陳愛蓮住在台北的母親,透過網路和她一起收看這場記者會。
 
這場記者會改變了她的所有計劃。
 
法國女孩愛上基隆和平島
 
「我媽媽馬上買了機票,讓我兩天後飛往台北。」她說,從那時開始,她與在台北工作的父母親同住,透過線上修課、甚至參加期末考。
 
當陳愛蓮打包飛往台北時,她預計也許幾個月後就能回到倫敦開學,但是隨著歐洲疫情升溫,她的回程日期一再被推遲。(延伸閱讀:公衛系統健全的富裕國家 英國為何防疫失靈?)
 
夏天過後,她慢慢意識到,台灣是全球疫情下少數安全的地方。去年9月,她在台灣一家媒體找到實習機會,並開始幫朋友製作產品宣傳短片。
 
「現在回看去年三月,當我離開倫敦時,我的大學生活可說就此結束了,」她說。
 
她跟家人藉此機會,也在台灣各地旅行。他們造訪了墾丁、野柳、合歡山等地。
 
「當我在海邊時,我會特別感到好像回到家了,」她最喜歡的地方之一,是基隆的和平島地質公園,「那些岩層簡直太神奇了,我不知道世界上存在這樣的景觀!」
 
對於厄茲簡一家和陳愛蓮而言,在2020年能夠過上正常生活,是一種珍稀的幸福。在台灣,全體人民以團結、紀律和同理心打造了一種新常態,也許能成為世界各地人們尋找平靜與重新開始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