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肯尼亞投資入籍計劃浮出水面------有人要申請了嗎?

最近幾週,關於肯尼亞投資入籍計劃的報導鬧得沸沸揚揚,投資移民行業為之側目。就加勒比各國投資入籍計劃來講,肯尼亞申請人的數量在撒哈拉以南地區的申請人群中位列第二。這個國家現在希望成為投資移民淨流入國。
 
這個說法有點牽強,但是又不是很荒謬。
 
看看肯尼亞是如何推出那些大部分投資入籍計劃潛在申請人所關注的傳統標準:
 
免簽優勢
 
肯尼亞護照在恆理合夥人護照指數上排名第72,可以免簽去往71個目的地,但是沒有一個歐盟國家,沒有一個申根國家,也沒有英國,美國,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因此,我們可以負責任地說,流動性並不是肯尼亞投資入籍計劃的賣點。
 
價格
 
有報導說肯尼亞當局針對單個申請人的最低投資要求是大概20萬美元,這幾乎是加勒比各國投資入籍計劃的2倍了。脫離於市場現實的這個價格自然也不是優勢。
 
福利
 
儘管一個投資入籍計劃的賣點往往都是護照流動性強,但是各個項目真正的差異則是公民身份所帶來的附加福利。這包括一些推動因素,比如低稅或者無稅,可以提供國際社會(歐盟,加工體,等等)定居權的本國公民身份,市場准入,安全穩定環境,教育福利,誘人生活方式,等等。但是,論及附加福利,肯尼亞也沒啥拿得出手。
 
亮點這麼少,肯尼亞政府覺得申請人會從哪裡來?這個項目會有人追捧嗎?
 
乍看之下,肯尼亞關於投資入籍計劃的想法完全不切實際,因為它希望申請人以高價買一個劣等產品,但是價廉物美的產品遍地都是。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約旦投資入籍計劃,後者在開放後頭7個月裡接收了105宗申請案。這些投資者是瘋了,還是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憑什麼價格貴得咬人,沒啥優勢的項目也有申請人?有3大原因:
 
1.熟悉感和個人情感
 
2. 恰好有預先投資,可以申請投資入籍計劃
 
3. 申請其它大國項目被拒
 
熟悉感:對於那些並不僅僅盯著旅遊自由的投資者來說,當地文化,習俗,宗教,等等其實都很重要。或許申請人在該國已經生活了很久的時間,對該國有心理上的親近感;或許該國人民和申請人有一樣的信仰;或許這個國家和申請人的祖國是鄰國;也可能申請人已經在該國生活了好幾十年,但是沒辦法通過其它途徑入籍。可能不理智,但是情感因素確實影響著投資者做決定。
 
預先投資:有些時候,投資者發現他們幾年前買的房子或者開辦的企業可以幫助他們以及他們的家庭有資格申請該國的公民身份。在這些情況下,參與一個毫無意義的項目並沒有什麼不合理的。
 
被拒:一些投資者知道,或許他們已經嘗試過了,他們不可能通過歐洲和非洲知名投資入籍計劃的盡職調查。可能有充足的理由吧,也可能他們來自被知名投資入籍計划拉上黑名單的國家。這些申請人可能盤算得出,他們在肯尼亞這樣的國家勝算更大。
 
事實上,肯尼亞旁邊的2個國家---- 蘇丹和索馬里 ----被禁止申請除肯尼亞以外的其它國家的投資入籍計劃。這2個國家護照的免簽分數還不到肯尼亞的一半兒,這意味著對這些國家的公民來說,肯尼亞投資入籍計劃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肯尼亞的投資入籍計劃吸引不到中國商人,土豪的俄羅斯人,或者中東的精英們。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這很可能也不是肯尼亞政府的初衷。肯尼亞吸引的是另類市場;那些對該國有特殊親近感的人,那些已經深度介入肯尼亞的人,以及那些沒有更好選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