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藝術移民城市的導師計劃

紐約的一大吸引力在於多元,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匯聚於此,讓我這樣的新移民也不會覺得格格不入。當然作為移民需要解決許多實際問題,例如簽證、身分、語言障礙等,在藝術領域爭取展覽和工作的機會確實比本地人艱難。
 
今年我參加了由紐約藝術基金會(New York Foundation for the Arts)主辦的「移民藝術家導師計劃」(Immigrant Artist Mentoring Program)。這個為期約4個月的免費項目將年輕的移民藝術家和經驗豐富的移民藝術家配對,導師提供一對一的職業指導,協助制定目標,分享資源和經驗,拓展在美國藝術界的視野。這是全美目前唯一專門為移民藝術家設立的指導項目,自2007年創立以來,已經有來自76個國家、超過500人參加,許多導師本身也是這個項目的校友。
 
我參加的這一期項目共有21名學員,來自15個國家。除了與導師的一對一交流,項目也組織了幾場集體活動,例如兩次speed meeting,形式比較有趣,類似相親大會:房間裏擺着一圈桌椅,導師和學員面對面,每組聊天只有6分鐘,我們飛快地自我介紹、翻看作品集、問答交流,十分熱鬧。時間一到,鬧鈴一響,學員就要挪到下一把椅子,繼續新一輪meeting。10輪下來,我講得口乾舌燥,疲累又興奮,確實在短時間內迅速認識了一大圈人。
 
與我一對一配對的導師叫Brigitta Varadi,她是來自匈牙利的綜合媒介藝術家,在紐約州生活工作了許多年。她主要使用原生態羊毛創作大型羊毛氈和軟雕塑,常與地方羊毛農戶合作。她目前是紐約州一個藝術駐留項目ChaNorth的負責人,平時不在城裏,所以我們主要在線上溝通。Brigitta說話很快,工作很忙,忙完一天在zoom上跟我開會,顯得有些疲憊,但是還能足足說兩個小時。她有很豐富的藝術駐留項目申請和審閱的經驗,所以給我推薦了許多美國和歐洲項目,幫我修改申請文書,可以說盡心盡力。
 
「移民藝術家導師計劃」是一個難得的支持平台,回應了移民藝術家共同面對的一些挑戰,例如組織了關於職業規劃和工作申請的線上講座,並策劃了一場包括所有參與者的群展。不過這個項目更長遠的價值可能還是在於建立人脈,包括一些學員之間、以及和導師的非正式聯絡,大家在項目結束之後繼續會在Instagram上互相關注,做studio visit、參加展覽開幕。通過這個項目,我看到更多城裏年輕藝術家的生活方式,每個人似乎都有自己的活法,不斷申請展覽和駐地,在頻繁的被拒絕和偶爾的成功當中維持着生活。